文殊法堂

文殊菩萨之“不二”思想(下)

法门
《思益梵天所问经·菩萨无二品》中,文殊菩萨认为无二是指一切法性没有二相。接着他给“二”与“不二”这两个概念,下了严格的定义。什么叫“二”?“凡夫贪著我故,分别二耳。”什么叫“不二”?“虽种种分别为二,然而实际无有二相。”

文殊菩萨之“不二”思想(上)

法门
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。文殊是梵文“文殊师利”的音译之略,也有译作“满殊尸利”、“曼殊室利”的。“文殊”是“妙”的意思,“师利”是“头”、“德”、“吉祥”的意思。

般若的妙用

法门
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,都要讲求效能、功用。正如赚钱有什么用?读书有什么用?赚钱不但能解决生活许多问题,而且可以造福社会人群;读书可以增加知识,懂得做人处事,将来可以建功立业。同样的,“般若”对我们有什么妙用呢?“般若”就是智慧,而且妙用很多。

禅宗公案——文殊与文喜

经典
吾人因不明白自己本性,终日心外求法,故患得患失,若能自悟自性,“文殊自文殊,文喜自文喜”,两者有差异,实则无差异,何必自悔自恼呢?

文殊大士梦中点化,百岁老僧放弃自杀迎高徒

经典
据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记载,玄奘法师在印度取经时,每到一处圣地都会虔诚礼拜,抵达佛成道圣地时,看到弥勒菩萨所造佛成道像,至诚顶礼,五体投地,悲哀懊恼,感伤不已:“佛成道时,我不知沦落哪一道。直到现在像法时代,才有机缘到此礼拜!”

称名脱难

经典
明宣德间,定州曹一贵,六人游台,至华严岭,遇盗被缚,志心念文殊名,忽见数十骑沿岭而来,盗窜去,贵举首,但见浮云度岭,更无一人,寻路

灯随心现

经典
清释照远,山西太原人,姓王。投本村永宁寺联公剃染。后受碧云和尚心法,遂卓锡本郡大崇善寺。乾隆初,礼台山。至大螺顶拜灯,一礼及地,五

称名得暖

经典
明释慧澄,晚上南台,值风雪冻,急念文殊。忽见草庵老僧向火。澄入,就坐对火,煦然生暖。俄尔小寐,忽寤。天色已晓,坐对枯杌,前状皆失。

一江遇圣

经典
明嘉靖四十三年春,北京一江和尚来游山,中台麓见白发母,片衲遮丑,饥冻甚危。师怜之,解衣衣之,分麨食之。更与作礼,母逆立而受。傍僧不

遍参圣境——道义禅师

经典
唐朝道义禅师,是江东地方的人,受业于衢州龙兴寺,长相清秀神志清朗根骨秀逸,有着动人光采。开元二十四年,他和杭州的僧人普守一道参访五

梵天问法

经典
有一次,梵天提出一系列问题,要求文殊答复。梵天问:什么是修道?文殊回答:部分别是法、是非法,离于二相,这就是修道。梵天又问:什么是

心开见佛——解脱和尚

经典
隋朝时候,有一位解脱和尚,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,孩提时代就出了家,在五台山昭果寺披剃,受了具足戒,又在抱腹山志昭禅师那儿学禅。志昭

凡情失圣——明勖

经典
高齐年代,定州地方有一位叫释明勖的法师,少年时代潇洒倜傥,并怀有很大的志气,他常常读诵华严经,知道清凉山乃是文殊菩萨所驻锡的地方。

烧身酬债——北齐王子

经典
高齐天宝帝第三子,两世为僧,守戒清净不犯淫欲之戒律,所以证得了宿命通(六种神通之一)。于是自己回忆起前尘的往事⋯⋯。自周朝衰落已来

赞叹《文殊般若经》的殊胜

修行
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毋庸赘言,整个庞大的般若法系经论,都在宣说般若的功德与重要,在阐述般若义理之余,不论是大地震动、世尊放光现瑞的征
点击加载更多

热文